石油史话

2021/10/15

     现代社会,人们对石油及石油产品已经耳熟能详了,但对于究竟是何人如此形象地把这一重要的能源称作“石油”却依然十分感兴趣。
     从古时候开始,世界上许多民族就已通过地面油苗发现了石油。在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就发现了属于石油家族的地沥青或沥青曾被用于建筑、筑路、防水、油漆和堵船缝的记载。在日本的越后、法国的佩谢尔布龙、西班牙的加里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苏门答腊以及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地,都有古代油气苗的文字记载。在美素不达米亚、埃及金字塔、墨西哥阿支特克族等地的藏书以及桦树皮上的绘画中,都曾有过关于石油的描述。
    中华民族也是最早认识、使用石油的民族之一。我国迄今已发现的关于石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书中写道:“高汉,有洧水,可燃”。这里的“高汉”即为现在陕北延安东北一带的地区;“洧水”就是现在为延河支流的清涧河。“可燃”,是指水面上有可以用火点燃的东西。这段记载,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此之后,我国古代关于石油的记载就更多了。西晋时,张华对古代酒泉郡延寿县的石油从形态、性质到用途都作了详细而客观的描述,他在所著的《傅物志》中将石油称为“石漆”。晋代范晔的《后汉书?郡国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都引用或出现了类似的记载。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石油曾被许多国家称为“魔鬼的汗珠”,“普鲁米修士之血”、“发光的水”等。在我国,除了西晋张华把石油称为“石漆”之外,唐代李吉甫在所著《元和郡县图志》中把石油称为“石脂水”。他在书中描述道:“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我国古人还有将石油称为“石脑油”、“猛火油”、“雄黄油”的。
    “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北宋。现在许多人认为是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1095年)最早提出和使用这个名称的。据考证,沈括晚年,大约公元1090年前后所著的  《梦溪笔谈》(卷24)中,不仅使用了“石油”这个词,而且描述了石油的状态、用途等,这是很有科学价值的。其实,在此之前,文人李叻(公元925-996年)等人编撰的《太平广记》中就已出现了“石油”一词:“石油井在延长县北90里,井出石油,取者以雉尾挹(意yi,舀,汲取之意),采入罐中,燃之如麻,多煤烟,为墨雉,更疗疾病。”《太平广记》的编撰工作始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结束于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沈括是在此书成书后50年才出生的,而他所著的《梦溪笔谈》则是《太平广记》成书以后100多年的事了。因此,最先为“石油”命名的人应是我国北宋时的李防。
人类发现石油的历史虽然很久,但由于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不可能对石油进行有效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近代石油工业才缓慢地发展起来。但是当时仅仅是从石油中提炼煤油,用来点灯照明,煤油灯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时髦、最明亮的灯。比煤油。更轻的汽油,由于容易燃烧和爆炸,当时只能白白地烧掉,这一时期被称为“煤油时代”。
    1878年内燃机的出现,1885年汽车问世,它们都需要大量的汽油。随后出现的摩托车、飞机、汽艇等也都需要大量的汽油。这使得以前被大量烧掉的汽油派上了用场,而且还大量需要,迫使人们加大寻找石油的力度、提高汽油的提炼水平,这样就有力地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1940年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进入航空航天时代,喷气机大量取代内燃机,航空煤油取代航空汽油,压燃式柴油机大量使用,对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极大地提高。各国争先发展化工工业,而石油产品和天然气是化工工业最优质的化工原料,几乎所有的化工产品都可从石油与天然气中获得。20世纪可以说是石油工业的黄金时代,不仅它本身获得辉煌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现代文明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般认为,近代石油工业是从1859年美国人E.L.德雷克在宾西泫尼亚州钻成的第一口油井开始的,其后的90多年中,美国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约占该时期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0%—70%。俄罗斯1863年在沙皇时代开始生产石油,十月革命后,由于油气资源充足和工业化水平高,很快成长为世界产油大国。世界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是189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边开始的。
    我国的第一口油井是1873年由当时的满清政府从美国雇来的技师和买来的钻机在我国台湾的苗栗出磺坑钻成的,深度只有133.8米,在约90米处见到油流,每天出油750千克。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口油井是1907年在陕西省延长油矿钻成的,至今仍在出油。